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25日 星期一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文化藝術 > 美術展覽> 響應淨零排放 史前館「乘風破浪到澎湖」特展

美術展覽

字級

響應淨零排放 史前館「乘風破浪到澎湖」特展

【人間社 張武吉 台東報導】 2023-11-25
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,自即日起在卑南遺址公園,展出以回收品、漂流木與海廢等再利用材料製作的「乘風破浪到澎湖」特展,帶領觀眾認識4千年以前,臺灣西南部地區與澎湖島嶼間的交易網絡與緊密連結,從考古遺址出土的器物,揭示史前人群運用海洋資源的能力及鄰海環境獨特的生活方式。

響應文化部「淨零排放政策」,史前館與海漂實驗室合作,協力製作以海洋廢棄物為材料的大型展示作品,創造物件再利用的展示新型態,並且整體規劃展示物件後續文創再利用的可能性,致力於降低一次性展示物件的使用,減低對環境的負擔。

本特展主要呈現臺灣西南部地區,自新石器時代早期以來即有跨島交流的情形,當時的人群具備高超的渡海能力,可以在臺灣與澎湖之間往來,這樣的行為從他們日常使用的器物就能發現,例如:利用橄欖石玄武岩來製作石器,然而這種石材僅見於澎湖出產,表示他們會渡海至澎湖取得石材並加以利用,而澎湖的考古遺址中,也有發現同時期出土於臺灣西南部地區的繩紋陶片。

此外,當時在臺灣西南部地區的考古遺址中,也會發現從事漁撈工作用的網墜等器具,進一步印證其運用海洋資源的能力及鄰近海域獨特的生活方式。

海漂實驗室利用近期淨灘撿拾的浮球、網繩、玻璃、損壞的拋網、閒置五金、塑膠碎片、現代網墜以及3D列印史前網墜等媒材再利用,創作藝術品,以《機率》為主題,仿史前人群的捕魚技術,大海灑網捕魚,「灑網下海捕到魚的機率有多少?」

展場展出澎湖島上史前石器製造圖示、澎湖柱狀玄武岩圖示、石器選材秘密與製作技術圖示、橫跨海洋的交易-石器生產與消費圖示、靠海吃海—史前人群的捕魚技術圖示、澎湖來的玄武岩實體歡迎觀眾觸摸它,還有仿製玄武岩柱等。現場也播放影視解說。

特展在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特展室展出,展期至2024年9月1日截止,開放時間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5時(週一休館)。
12345678910第1 / 77頁
追蹤我們